437必赢会员中心欢迎您! 

学前教育专业南京晓庄学院考察收获汇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5-17    浏览次数: 53

时间:2015.4.28

地点:6607

主持人:贾蕾

参加人员:学前教研室全体教师

 

为适应学校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贾蕾、李满仓两位老师于2015.4.15—2015.4.17前往南京晓庄学院进行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对方的先进教育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做了以下思考。

1.优化培养方案,凸显实践能力

增强培养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坚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通过提高行业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执行的参与度,达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

本专业的课程按照理论与实践占比的标准主要分三种:纯理论课程、理论加实践课程、纯实践课程,现有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8%,在学校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下拟进一步增加教法课程的实践比例,最终使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0%以上。具体改革方案见附录。

2.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尽量挖掘理论课的实训内容,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改成2/1的比例,在每种方法介绍后让员工在老师指导下用该方法实际研究一个小课题,从而起到强化知识的作用。对于无法开展实践教学的纯理论课程,拟积极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此任务可通过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及时了解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来完成。

3.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提高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为完成这一任务,在学院支持下,本专业拟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任职锻炼,通过具体完成基地某一岗位任务的形式使老师充分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为更好地指导员工打下基础。

4.通过多种活动引导、督促员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为引导、督促员工坚持不懈的练习专业技能,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活动组织形式、学习效果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

本专业员工最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为“说、唱、弹、跳、画”,所以每门艺术技能课结业时除需举行汇报演出或作品展览外,建议员工活动也多围绕这些教育技能举行。对于教法课程,为强调实践能力可改革考试形式,变笔试为非笔试,或笔试非笔试结合,此形式目前已有两门课试行,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5.取消学年论文,增加实训、见习比例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拟取消现在方案中的学年论文,增加实训、见习环节使员工在校期间就能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进一步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实训方式根据教学需要多样化,如课堂模拟讲课、师生共同评课、幼儿园观摩、微格教学等。见习方式建议由院层面制定方案,学前、小教统一进行。

6.加强实训室建设

以服务专业建设为导向,逐步完善实训室建设,最终达到每门教法课都有自己实训室的目标。

根据目前情况需再增设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训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训室、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训室及声乐教室共4个实训室才能充分满足实训的要求。

 

附录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从2015年改为文化课招生,为适应生源特点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新方案中拟作以下改革:

1.第一学期增加《乐理与视唱》课程,每周2学时,同时本学期的《普通心理学》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各削减1学时,即由原来的每周3学时变为2学时。

2.为使教法课突出实践性的特点,明确教法课理论、实训的比例:1:1,实训方式多样化,如课堂模拟讲课、师生共同评课、幼儿园观摩、微格教学等。

3.为使艺术技能课的考核形式更灵活,更好的激发员工学、练的积极性,该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一律定位考查,教师可采用交作品形式,也可采用作品展览、汇报演出等形式。

专科培养方案除做以上调整外,拟取消理论性较强的《幼儿园课程论》,增设实践性强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和《学前教育教育学》各消减1个学时。既由现在的3学时变为2学时。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