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专业优势服务“国家幼儿教师培训计划” |
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5-17
浏览次数:
112
|
利用专业优势服务“国家幼儿教师培训计划” 学前教育教研室(2016.5) 周口师院公司产品改革研究项目 《“国培计划”河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王德才、李紫阳、姜风华、贾蕾 主要结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教师以后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后续培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完善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机会配置方式 机会只有给予所需之人方为机会。但在调研中发现,诸多教师参加培训,要么是教育局直接指派,要么是幼儿园统一安排。这样,一些非常需要培训的教师没有机会接受培训,而另外一些教师不愿也不需要培训却成了培训的“专业户”。致使培训机会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机会配置方式十分重要。后续培训可以采用“教师自愿申请——幼儿园综合审批——教育局统筹安排”方式进行选派教师参加培训,杜绝“一个教师反复培训、多个教师无一培训”现象。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更多关照小学转岗教师,因为他们职前所学专业并非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技能相对缺乏,需要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 (二)继续实施免费培训,提高参训者的积极性 培训费用是影响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变量。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参训教师的培训积极性较高,都愿意参加培训,尤其是那些从小学转岗过来的幼儿园教师,非常希望有机会参加培训。然而,如果培训需要他们付费,绝大多数教师明确表示不愿意参与培训。因此,要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积极性,需要继续将该项目纳入国培计划,给予更多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免费培训名额。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积极性。此外,可以在国培计划中设置农村幼儿园保育人员专项培训项目,让幼儿园保育人员也有机会参与培训,从而提高保育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三)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内容的切实性 培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训效果。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更加丰富。为此,后续培训适当减少理论课程,多增设实践性操作课程,尤其是适合农村幼儿园实际的实践性课程,做到系统性课程与专题性课程相结合,使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开放、动态地建构与发展。如增设区角设计、环境创设、玩具制作、安全事故处理、一日活动组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发展指南》解读、留守儿童辅导等方面的课程。同时,为了提高培训内容的切实性,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充分听取参训教师培训诉求,将培训内容在参训教师中征求意见,甚至可以邀请参训教师代表和园长代表一起设计培训内容。此外,可以在跟岗培训阶段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分开,分别对应选派到优质公办幼儿园和优质民办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从而提高培训内容的切实性。 (四)完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调研中,部分教师和绝大多数幼儿园园长希望缩短培训时间,并且希望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这样可以缓解工学矛盾。但是,如果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参训教师就没有机会到优质幼儿园进行观摩,更不可能跟岗学习。为了解决这样矛盾,可以将培训分段进行。第一段在假期进行,主要进行理论提升和基本技能训练( 如钢琴、绘画、书写、教育技术等技能训练);另一段在教学工作日进行,主要进行教学观摩和实践训练。当然,为了保证教师安心离岗培训,可以选派两个顶岗实习生置换一个参训教师,待实习生熟悉相关工作后( 通常为半个月) ,参训教师才可离岗受训。同时,为了让参训教师学习和体验不同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可以组织参训教师到不同幼儿园进行观摩。此外,更多聘用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培训者,适当减少理论专家讲座。 (五)以人为本,从细节上关心参训教师学习和生活 调查发现,培训管理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顶岗实习生不到位、宿舍网络不畅、食宿条件差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后续培训需要以人为本,从生活细节上关心每一位参训教师。一方面,参训教师离岗培训之前确保顶岗实习生到位并熟悉相关工作,参训结束返校交接工作后顶岗实习生方可离园;另一方面,尽可能为参训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保证其正常的生活学习需要,并适时地组织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等,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搭建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加深各参训教师之间的联系,丰富参训教师的培训生活。此外,培训结束后,如果完成相应的考核,及时发放培训证书( 结业证书) ,并实施多形式的训后跟踪指导机 制。 项目成果的实际运用: 为制定国培计划项目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一)科学制定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主的研修目标 从根本上说,教育目标反映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观上的一种要求和愿望,具有主观性的根本特点,它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价值实现。因此,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自觉地以教育目标作为准绳调整教育活动和进程。那么“国培计划”中的教师脱产置换项目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并作为调整整个项目进程和活动的准绳。 根据《纲要》的有关精神和国家关于实施“国培计划”的有关要求,本项目的研修目标应强调“培养公司产品骨干”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确定这一培养目标,是贯彻落实《纲要》和“国培计划”中有关精神的体现,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教师培养培训的有关要求的具体落实,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以及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有机衔接。因此,培训的各个环节都应自觉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而不应偏离这一目标。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同时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可分解为7个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农村幼儿教师置换脱产项目培训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这一项目的系统性。 (二)合理设置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的研修内容及课程模块 课程是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是实现教师培训目标的核心载体,是培训机构和培训者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培训机构核心竞争力的精髓。合理设置课程是转变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水准、实施高效培训的关键要素。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 的要求,它是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中的具体体现。根据国培计划中置换研修项目的研修目标,结合受训教师的实际情况,研修内容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本着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目的,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核心内容;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核心取向;以激发教师专业自主性、提高终身学习力为基本着力点。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课程的模块,主要包括教育基本理论、相关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等五个方面。 (三)灵活采用以获得不同教学体验为主的研修方式 研修的方式是达到研修目标的根本途径。根据参加研修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研修的内容,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让受训人员从不同的方式中获得不同的教学体验,从而取得好的培训效果。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课堂研讨、说课做课、多媒体教学及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真正做到把握教育发展方向,贴近农村教学实际,突出置换研修特色,促进受训教师成长。 (四)适时进行以提高培训效果为主的考核评价 为保证培训效果,对受训人员实行考核制,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分类考核,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